编号 | 时间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4:00-14:20 |
AMOC变化和气候系统临界点 |
陈显尧 | 中国海洋大学 |
2 | 14:20-14:35 |
海温半球间偶极子模态及其气候影响 |
李建平 | 中国海洋大学 |
3 | 14:35-14:50 |
未来人为气溶胶缓慢减少加剧热带外海表增暖趋势 |
甘波澜 | 中国海洋大学 |
4 | 14:50-15:05 |
亚马逊干旱加剧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变暖 |
娄玮 | 北京师范大学 |
5 | 15:05-15:20 |
北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对东北亚20世纪90年代急剧变暖的重要影响 |
张楷文 | 复旦大学 |
6 | 15:20-15:35 |
增强的南极平流层涡旋:各区域海温的贡献 |
牛迎丽 | 北京师范大学 |
7 | 15:35-16:00 |
茶歇 |
编号 | 时间 | 题目 | 讲者 | 单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6:00-16:15 |
未来全球增暖背景下冬季太平洋-北美型遥相关对北太平洋SST异常的影响 |
陈峥 | 中国海洋大学 |
2 | 16:15-16:30 |
热带印度洋三极子的时空特征及其全球气候效应 |
张亚洲 | 中国海洋大学 |
3 | 16:30-16:45 |
近表层与次表层印度洋-太平洋暖池体积季节性的反向变化 |
甘秋莹 | 中山大学 |
4 | 16:45-17:00 |
海洋性大陆的海洋记忆性的年代际变率及其对亚洲-澳大利亚季风预测的影响 |
韩思蒙 | 复旦大学 |
5 | 17:00-17:15 |
GDCSM-Argo数据在全球海洋热含量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|
苏涵 | 上海海洋大学 |
6 | 17:15-17:30 |
动力学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全球海温空间非正交模态 |
董梦豪 | 北京师范大学 |